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章 海水入侵 37

文件里的课程很多,但是林茜的目的很明确,她以后研究的方向就是杂交水稻种植。

所有相关的课程,她都打算学习一遍,例如《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农业生态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

农大实验班的学生可以直接去图书馆领课程教材,每学期30本免费额度,超过就要自费买书。

杂交水稻的种植不仅是种地那么简单,林茜看着课程,感觉到了一点压力。

她要上知天文——气象学,下知地理——土壤学。

不仅要研究基因——生物育种,还要兼顾生产——耕作栽培。

如果要成为一个水稻专家,必须什么都要会一点。

而且在水稻研究这方面,华国是祖宗。因为水稻原产于华国,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

林茜看过一些资料和文献,近代中国水稻育种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但是当时局势混乱,中农所等机构纷纷迁往西南,一些研究人员和成果也消失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不过研究水稻的科研工作没有停止,从38年的“南特号”到56年的“广场矮”,华国实现了水稻产量的第一次飞跃。

同一时期,日子过得不错的邻国农业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野生水稻来传承杂交水稻的基因,繁育杂交水稻的后代,但由于邻国没有找到野生稻,缺乏研究杂交水稻的物质基础,宣告失败。

当时,许多强国都没有攻克杂交水稻育种的难关,最终被平老和其研究团队在70年代的时候解决了。

他们在华国的野生稻中成功的寻找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取名“野败”,两年后又发现了“红莲”。

至此,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接下来几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成功,不仅帮助华国解决了数亿人的粮食问题,也让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杂交水稻的高产量被国外媒体大肆报道,有半信半疑的,也有深信不疑的。

直到华国去兄弟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取得惊人的成果,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转让这项技术。

第二次绿色革命由此拉开了帷幕。

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已经获得成功,并于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的项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